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也可作为面向科学和工程计算的非计算机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学科中以及大型科学与工程问题中的基本的并行与分布计算方法及其软硬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模型、互连方式和性能评价,并行计算模型,并行算法设计策略、基本设计技术和PCAM设计方法学,典型的并行数值算法,并行程序设计等。 难点:并行结构模型和计算模型的理解,并行算法基本设计技术,并行数值算法等。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
陈国良,《并行计算:结构,算法,编程》,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初版),2003(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 1.陈国良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2.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修订版) 3.陈国良等,《并行算法实践》,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4.Barry Wilkinson等,陆鑫达等译,《并行程序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四、课程章节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 并行计算硬件基础 1.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和模型 4课时 (1)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PVP、SMP、MPP、DSM、COW)。 (2)并行计算机存储器访问模型(UMA、NUMA、COMA、NORMA)。 2.并行计算机系统互连 4课时 (1)系统互连技术(节点内的互连:总线,开关,Buses,switches;节点间的互连:SAN;系统间的互连:LAN,MAN,WAN)。 (2)互连网络拓扑(静态互连网络:LA,RC,MC,TC,HC,CCC;动态互连网络:Buses,crossbar,MINI)。标准网络(FDDI、ATM、SCI)。 3.并行系统性能评价 4课时 (1)加速比(Amdahl负载固定加速定律;Gustafson负载可扩放加速定律;Sun和Ni存储受限加速定律)。 (2)可扩放性(等效率;等速度;平均延迟)。 (3)基准测试程序(数学库;并行库;商业库;SPEC库等)。 第二部分 并行算法的设计 1.并行计算模型(PRAM,APRAM,BSP,LogP,C3)。4课时 2.并行算法的常用设计方法(串行算法的并行化,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并行算法,借用其它成熟算法来设计新的并行算法)。6课时 3.并行算法的基本设计技术(划分法,平衡树法,倍增法,分治法,流水线法,破对称法等)。6课时 4.并行算法的一般设计过程(PCAM:划分,通信,组合,映射)。4课时 5.典型并行数值算法(稠密矩阵运算,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快速富氏变换等)。10课时 第三部分 并行程序设计 1.并行程序设计模型(自动并行,数据并行,共享变量,消息传递)。2课时 2.共享存储编程(ANSIX3H5,Pthreads,OpenMP,π计算)。4课时 3.消息传递编程(MPI,PVM,π计算)。6课时 4.数据并行编程(HPF,高斯消去法)。4课时 5.并行程序设计环境和工具(向量化的并行化编译器,并行程序性能分析,计算可视化等)。 2课时
|
大学视频教程,精品课程,大学课程,视频教程,全程录像,视频教学,教学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培训,研究生课程,远程教育,近万门。 按学校分: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石油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按课程格式分:ASF,WMV,CSF,DS,RM,RMVB,AVI,SWF,LEC,NCE,网页视频等格式。 本站所有学习资料由本站和网友共同收集整理,仅在本站范围内提供给个人学习交流用。 |